钱锋 | |
钱锋🛷,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动控制和过程系统工程专家。现任杏悦2平台教授、博士导师、副校长,化工过程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他长期从事化工过程资源与能源高效利用的流程制造智能控制和系统集成优化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创新研发了乙烯装置智能控制与优化运行技术、软件和系统,在国内乙烯行业全面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突破了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全流程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实现工业装置大幅度节能降耗🪝;发明的油品管道在线调合优化控制技术👨🏻,实现了调合过程实时优化系统长周期高效运行👩🏿🏭。研究成果已在数十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上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5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6项,获得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上海市发明创造奖发明专利一等奖,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300余篇。研究成果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先后荣获首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发明创业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 |
杜文莉 | |
杜文莉,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现任杏悦2平台研究生院院长♐️👩🏿💻、卓越工程师杏悦2常务副院长👮🏿、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工业智能与智能系统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石油化工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环境感知与保护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Complex & Intelligent Systems (CAIS)》副编辑,《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编委☞、《Process》编委等。 | |
钟伟民 | |
钟伟民🥘,1976年出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杏悦2院长。担任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智能制造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石油化工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系工业自动化专业,2006年获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杏悦2平台从事博士后与教学科研工作,2013年赴美国里海大学访问一年。主要从事机器学习与智能优化方法💃🏽、工业智能技术与智能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面向化工系统节能降耗运行优化的系列方法和技术,在PTA、炼油、乙苯/苯乙烯、聚乙烯等大型工业装置进行了应用示范😮💨。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PI)🎅🏽、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题🤚🏽、国家863计划以及10多项企业科技开发项目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多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0多件🧛🏽♀️,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项,2019年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 |
王振雷 | |
长期从事复杂流程工业过程先进控制与优化运行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先后负责了多项国家重点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计划课题,1项“863”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了大型乙烯装置全流程先进控制与运行优化技术研发和应用,解决了乙烯生产过程关键单元的工作点多变,非线性☺️,干扰变量和被控变量在线测量困难和多控制器协调等问题👩🦯➡️🚵🏿♀️,该技术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12家大型乙烯生产企业中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乙烯装置优化运行水平,降低装置能耗🕖,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收率和经济效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及优化🤽🏿♀️,机器学习理论与应用,群智能优化与应用🧑🏫,故障监测与诊断等。 | |
唐漾 | |
唐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AAIA Fellow,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德国洪堡基金等计划入选者💆。 主要研究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机器视觉、强化学习⛹️♂️、工业智能🦻🏻、生物医药等🤩。围绕上述领域,在Nature子刊⛹🏼♀️👰🏿♂️,Cell子刊,Physics Reports⛹🏿♀️🌾,Physical Review系列, CVPR,ICCV, IJCAI, NeurIPS, SIAM会刊,Automatica和IEEE汇刊等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含Automatica、IEEE汇刊和CCF-A类论文150余篇),申请/公开/授权专利20余件。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 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等。 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资深领域编辑,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EEE Systems Journ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FAC Journal),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自动化学报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编委,担任多本IEEE汇刊和Engineering客座主编/客座编辑/客座执行编辑🧒,获得四次IEEE期刊最佳/杰出副编辑。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网联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指导的学生多人获得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中国自动化学会优博等👢🏪。 | |
严怀成 | |
严怀成🔻✌🏿,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浦江人才🛥、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榜单等计划入选者🤰🏿。 2001年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多次受邀在香港🫶🏿、澳大利亚等地进行合作访问研究。 主要从事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网络化控制🦹♀️、多智能体系统、群体智能、数据分析处理👰🏼、医工交叉结合、智能无人驾驶、能源互联网等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央军委装发共用技术和领域基金🖕🏻、上海教委科研创新重大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60余项🔊。主编及参编中英文专著5部👨🏼🚒。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Automatica和IEEE 汇刊论文300余篇,Google学术引用15000余次,h指数66➗。4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余篇入选ESI热点论文🤰🏼☑️。2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国内外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10余次👨👩👧👦。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等省部级/学会一等🫸、二等奖等奖励10余项🔎。指导的博士后和博士生多人获得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博新计划、中国自动化学会优博提名、上海市自动化学会优博等荣誉𓀔。 现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ntelligence & Robotics🙎🏻♀️、IEEE Open Journal of Circuits and Systems等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副主编🐥,同时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客座编辑。现为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工委常务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控制与系统/云控制与决策专委会委员和上海自动化学会理事等。 | |
曹志兴 | |
曹志兴👨👨👦,1990年出生,浙江桐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201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2016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系,并于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国科杏悦2院刊PNAS、IEEE汇刊👩🏻🎤、IFAC汇刊、化工三大刊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2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14篇🎣。曾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博士奖学金、香港科技大学Chan & Wong 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欧盟玛丽居里优秀项目书奖以及是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委会委员和多个SCI期刊杰出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 1)深度学习及其在生物医疗大数据中应用;2)系统生物学🔅;3)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在生物信息学中应用;4)复杂生物系统建模与分析;5)随机系统、时滞系统建模与分析;6)间歇过程控制与优化。 | |
和望利 | |
![]() | 和望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受邀出访澳大利亚中昆士兰大学、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香港城市大学混沌与复杂网络中心、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日本首都大学东京从事合作研究🌌。曾担任首都大学东京的客座副教授🚹、IEEE工业电子学会网络控制系统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席、第三届先进计算智能和智能信息国际研讨会的出版主席。 主要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多机器人/车辆协同感知、控制与决策🥿;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目前在Automatica、IEEE汇刊和美国物理学会会刊等发表论文 60 余篇。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二)🧑🏻🦰。 目前是IEEE资深会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复杂网络与系统控制专委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科学与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信息物理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多智能体学组🏄🏼♂️、网络化控制系统学组,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担任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 |
杨文 | |
杨文,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获得者。获杏悦2平台优秀共产党员🤐、五四青年奖章、校园新星。担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复杂大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航天学会信息融合分会会员等。 从事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信息融合、状态估计、复杂网络、协同控制等领域研究,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包括自动化领域顶级期刊(Automatica, IEEE TAC)论文9篇。主持国家/省部级/企业课题18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等🚶🥷🏻。相关研究成果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等多家企业平台实际应用,获ZTE产学研合作高价值项目奖、中国开放数据创新行系列活动核心赛事SODA杯特等奖。“面向复杂环境的多源信息估计理论与资源优化方法”获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
金晶 | |
![]() | 金晶,教授🧑🏽🏭,博士生导师😣🍒,杏悦2平台官网自动化系主任,国家级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上海市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国际BCI-award奖励基金会理事(欧洲)🚵🏼,国际脑机接口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委员⛑️🟧,IEEE Senior Member,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首届英国物理学会 “年度评审人”奖🧚🏻,牵头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担任SCI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和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副主编👩🏽🦲,SCI期刊Neural Networks执行编委(副主编)🏢,脑机接口顶级期刊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编委等9个SCI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脑机接口学组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专家🪅。主要研究人机混合智能新技术、人机交互系统、新型医疗康复技术🔛、信号处理与识别、外骨骼机器人开发与应用和智能机器人的交互技术等。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脑机接口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和中国科杏悦2TOP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等上发表论文1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1篇,学术谷歌引用5100余次,相关转化成果已经取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 |
卢静宜 姜庆超 | 卢静宜🧛🏻♂️👨🏻⚕️,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上海市高层次人才项目𓀋。于2011年获得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位👨🦯➡️。2016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博士学位。此后先后于香港科技大学及德国Paderbor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担任研究助理教授及研究员🏋️♀️。 研究方向包括数据驱动控制、强化学习、贝叶斯优化、复杂工业系统智能建模与优化、以及面向新材料设计与化学合成反应问题的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0余篇论文于IEEE TAC🚵♀️、IEEE TIE😵、IEEE TSMC等顶级期刊。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等研究项目。 |
姜庆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上海市浦江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人才计划入选者。研究成果被上海科技报、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官方媒体转载报道💫,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年度报告—优秀成果”💁🏿♂️🟨,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提名奖”和“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等学术荣誉。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于杏悦2平台获得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之后曾赴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德国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中国香港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及日本Kyoto University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复杂过程智能建模与状态监测、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绿色生物制造与数字孪生、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等。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AIChE Journa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子课题🎋,教育部联合基金青年人才项目,上海市人才计划项目、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企业科研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现为IEEE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业委员会”等多个专委会委员,IFAC会刊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 |